JN江南·(官方)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学院简讯
学院简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简讯 > 正文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访2020年广东省青年教师竞赛文科一组二等奖获得者、我校青年教师孔晶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青年老师 孔晶

高校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研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据最新数据显示,广东有154所大学,高校数量全国排名第二。每一所高校,除了有熠熠生辉的知名学者、教授,还有为数更多的青年教师默默奉献,在教学、科研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前,2020年广东省第五届高校(高职)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落下帷幕,来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孔晶获得文科一组二等奖。

于孔晶而言,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课堂,是一份初心的坚守;而青教赛,则是她挥洒青春实现梦想的舞台。“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一路走来,青教赛带给孔晶的,远不止那份最初的悸动和最终的奖项,更多的是对自身教师职业的检验,是课堂教学的打磨,是青春梦想的飞扬。

 

在最好的年华做最优秀的自己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职业。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定义。

2016年8月,孔晶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毕业,成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教育信息技术系的一名教师。

作为一名师范生,虽然此前也经历过关于师范技能的系列磨砺,但当第一次站上高校讲台面对百名学生,履行神圣的教师职责时,孔晶仍感到自己教学中的青涩和稚嫩,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她任教的第一门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三学生一门专业必修课《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从教后的第一个月是假期,她没有外出给自己放假,而是“关在”屋子里啃教材、看文献、找案例、熟悉实验室相关设备。即便是9月份开学,除去周五上课,其余时间基本都是在备课中度过。

为了让每一节理论课更有趣,让每个碎片化的知识点更能为学生所理解,她下载相关视频资源并剪辑,形成自己的课程资源,同时制作了系列小微课、动画,让理论课灵动起来,适应学生的接受习惯。

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孔晶的研究方向是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她也把自己的所学融入到了教学实践中。“学生面向未来,要重视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善用新技术手段,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

课堂教学中,孔晶尤为重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表达,聆听、质疑、反思、创造。她采用“世界咖啡研讨”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习讨论的氛围。

所谓世界咖啡(World Cafe)会议模式,主要精神就是“跨界”,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不同部门的一群人,针对数个主题,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互相意见碰撞,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子。应用在教学当中,她会在每一门课程中设置4-6人学习小组,每节课引出系列研讨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内和跨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十分烧脑的过程,不过每一次烧脑之后的收获又是满满的”。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师,更应该要不断学习,增长本领。

2016年,正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蓬勃发展之时,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2016-2020年,孔晶立项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项、佛山市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校级科研启动项目、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等若干项。

“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个项目立项的背后,倾注了学校、学院到及系部领导、老师的心血。”从写本子、到请校内、校外专家一步步打磨,一次次会议、一次次研讨,夙兴夜寐,点滴成长和进步背后,凝聚了集体的心血。

 

师生一场,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对教师而言,最大的成就和欣慰莫过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孔晶入职学校接手的第一门课程《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结束时,学生带给了她远超期待的惊喜。学生以小组形式创作出系列短片,内容聚焦于寻味美食、记录城市、反映生活、治愈心灵……无论是脚本设计、还是拍摄手法、亦或是后期编辑,学以致用在此得到最好的体现。

2018年910日,孔晶说她要永远记住的这个幸福感、成就感满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2016级教育技术学全体学生为孔晶送上了承载满满祝福的一本笔记本,学生的心声、祝福一字字的呈现在纸上。这份真诚的祝福让孔晶觉得,值得永远珍藏。师生情谊,源远流长,良师益友,桃李芬芳。

        2019年12月,佛科院研究生工作部组织了首届“研途同行,感恩有为——十佳研究生师徒”现场决赛活动,孔晶和她的研究生获“十佳研究生师徒”。

2020年6月底,孔晶和另外一所高校的老师组织了包括佛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17级学生在内的共计49位学生,基于香港大学知识建构论坛针对新冠肺炎相关主题开展研讨,共同进行知识的创造。结果让人喜出望外,从最后的数据分析来看,2017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整体表现水平,尤其是在问题解决、合作互动、产品创作等方面表现突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孔晶及其系部老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精心培养。

学生获得的成绩成为孔晶前进的不懈动力。20182019年,孔晶连续两年获得了学校教学质量奖、教学优秀表彰,每学期学生给出的教师考评成绩表中均稳居前茅。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师生一场,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

谈起刚刚结束的青教赛,孔晶心怀感恩,那段紧张、充实而又稍带“痛苦”的日子,带给她深刻的沉淀和反思。

今年5月上旬,学校通知包括孔晶在内的共计7位教师参加省青教赛,同时组织会议研读比赛文件,分析评分标准,明确初赛需要提交的系列材料,并邀请上一届参加青教赛的教师传授经验和技巧。6月中旬,网评结果公示,孔晶以文科一组第五名的成绩进入现场决赛。

得知进入现场决赛的结果后,一边是喜悦,这是对自己教学的认可,更多是紧张。孔晶把初赛时准备的教学大纲、PPT、教案对照评分标准重新做梳理和整理,引入了最能反应教育前沿的案例和视频,凸显教学中最能够吸引学生的特色和亮点,同时对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一设计。

“准备现场决赛的那段日子,像是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来自学校方方面面的关心,来自专家团队的无私支持,让我感激于心。我一定要用最佳表现回馈。”

文科一组共计有15位教师参加比赛,孔晶抽到了14号,比赛过程中虽有一些小慌乱,但她很快就调整了过来,比赛结束,一颗绷紧的心弦终于放松。而结果也让她感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梦想就去追,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两个多月的备赛、参赛,是一场浴火般的洗礼。“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忘初心、不负韶华”,这是孔晶最想说的一句话,她也将此作为今后教师生涯的座右铭,一路前行不辍。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