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0日下午,创意写作社与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在江湾校区会通楼314举办了一场题为“写作,带我回家”的文学讲座。特邀嘉宾:佛山本土作家彤子、佛山市艺术创作院朱郁文博士,创意写作社指导教师文春梅、曾令霞出席讲座。同学们热情参与,现场气氛活跃。
讲座开始,文春梅老师作为主持,介绍了两位到场嘉宾。文社社员分别用普通话和粤语(三水话)倾情朗诵彤子的作品《岭南人物志》片段,以示欢迎。
朗读完毕,彤子首先进行了个人写作经验分享。
彤子,生长于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九曲河边的女孩,从小就爱幻想。幼时干农活的辛苦,让她时常看着一根草、一条虫都可以幻想故事情节来解乏和转移注意力。识字之后,在热爱武侠小说的父母影响下,彤子从看图猜情节、识字后阅读,到提笔走上写作之路。脑中和笔下的一个个故事为她的童年编织了七彩的梦。
从模仿到创作。刚开始写作时,彤子被各种各样的小说吸引,也几乎把所有名家都模仿了一遍。但越是这样,她的脑中就越不能放下童年记忆里鲜活美好的人和事,简单的故事也不足以表达她心中所想了。终于,在一个下雨的夏天,她再也控制不了内心的呼唤,在电脑前敲出了第一部短篇小说:《落雨大·寡妇》。
彤子说,哪怕现在的她回看这部小说,依然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更别提当时一米八的大老爷们编辑是哭得有多稀里哗啦。
归来与使命感。如果说,彤子最初的创作是将想象与经验融合的文字游戏,那么,当在外漂泊的彤子归来,就渐渐生发出了对这片土地的使命感。
她不甘心岭南有“文化荒漠”的外号,下定决心要把粤语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这不是简单的生硬钉入,而是考虑过方言与官话的文化差异后不断修改打磨,字句间以春风化骨之绵力,注入属于南方人的温和倔强。在彤子看来,当代文坛,必定会有属于粤语的天地。
写别人的故事,藏自己的影子。彤子希望能用文字和情感把一些沉默的群体记录下来,在传统与现代的日渐疏离中缅怀与怅惋,让心灵获得诗意的栖居。有野心的她,想用最地方的、最陌生化的语言,把岭南这片土地上各式人物的真实生存状态呈现出来,这亦是她的初心。
讲座的后阶段,是两位嘉宾与我校老师的对话,并为同学们解答写作上的问题。彤子坦言,小说是包容性最强的文体,能把生活各方面的内容都容纳进来,因而比故事有灵魂。朱郁文博士则表示,成功的写作既需要故事的积累、文笔的训练,更离不开坚持。
在签名赠书环节,同学们欢欣雀跃地等待。最后,大家合影留念,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创意写作社供稿)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