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云浮市新兴县“双百行动”工作有效落实,充分发挥结对高校人文学科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受驻县服务队邀请,2024年5月28日上午,我校人文与教育学院院长刘永峰教授、佛山歌影传媒总经理邓耀邦以及岭南文化研究院团队成员一行6人,到云浮市新兴县开展调研,并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参加文化赋能调研座谈会。会议由“双百行动”驻新兴县服务队副队长黄淼瀚主持,新兴县文广旅体局科室负责人及各镇副镇长参加会议。
双方围绕围绕非遗项目的挖掘、申报、传承与保护以及六祖文化研究、古村落文化整理、开发与保护等议题进行充分交流。新兴县文广旅体局及各镇代表提出:一、新兴县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如:六祖镇有六祖文化;簕竹镇有舞火龙、华侨文化;天堂镇有八音、舞狮、粤曲;里洞镇有天露山景区长龙峡、上元节;大江镇作为水供给地,是水资源保护区,以小家庭作坊为载体发展了豆豉、青梅种植等业态;水台镇有粽子、福兴禅寺、温泉,是三种方言的聚集地;稔村镇属于工业镇,有濑粉节、牛仔骨、红色文化资源;河头镇有客家文化、烧大炮、根雕、竹编、舞狮;太平镇有舞火龙、火把节、茶文化;东成镇有一品夫人二品官的民间故事、凉果产业、皮具加工等。二、新兴县非遗保护、文旅融合等存在瓶颈。新兴县从2005年开始启动非遗保护,迄今有1个国家级项目、4个省级项目、7个市级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群众保护意识较弱;文化资源难以产业化;文物建筑保护力度不大;交通欠发达,发展文旅难度较大;宣传成本过高,如何引入民间资本、网红引流等存在瓶颈;如何打造IP品牌暂未破解;私人祖屋、祠堂等古建筑保护存在困难。亟待引资引智进行非遗保护与文旅开发,赋能新兴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校调研团队结合新兴县及各镇的山林水湖田自然资源、古村人文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优势,以问题为导向分类切入,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阐述了精细化做好保护与开发的专业建议。一是激活六祖文化资源的世俗转化功能,以六祖文化衍生产品、服务开发为依托,打造“有形、有感、有效”的六祖文化大IP。建立康养旅游中心,发挥禅宗文化的身心康养、心理调适作用。以六祖禅宗文化为中心,集聚百越文化、贬谪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发展禅茶采购、场景体验、研学研修、短视频传播等一体的新兴集群式文化旅游,形成“1+N”的新兴文旅开发模式。二是建议启动编制《新兴县文商旅融合发展“十五五”规划》,提前从顶层设计层面谋划新兴县文商旅融合发展思路和关键路径。三是实施非遗层级递升计划,提升新兴县非遗品牌力。做实文献整理、调研梳理等工作,力争将凉果制作技艺申报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将花灯制作、制茶、豆豉制作等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技艺类非遗分批申报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四是推动“新兴非遗+教育”工作,鼓励支持新兴县各类学校研发设计新兴非遗校本(园本)课程,塑造新兴非遗进校园、在校园、出校园的内外循环格局,培养新兴非遗传习梯队。五是做好民俗文化资源的分类保护与开发,实施新兴民俗类非遗节庆化、传统工艺类非遗产销化与文创化、传统舞蹈和体育类非遗文旅化、民间文学类非遗IP化等系列开发工作,为文商旅融合发展深度赋能。
“双百行动”驻新兴县服务队队长暨新兴县“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副主任蒋忠海抽空与调研团队座谈交流,对此次调研表示欢迎,提出县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离不开文化发展和文旅支撑,建议团队瞄准新兴文化建设合作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为文化赋能新兴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推动“双百行动”在新兴县取得扎实的文化保护与开发成果。在广东省六祖慧能文化研究会、六祖禅茶展销中心等调研现场,调研团队还与相关负责人深入沟通,为进一步开发六祖文化资源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