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2022年6月8日下午,人文与教育学院在基础楼311室召开了学院课程思政经验交流会。会议由人文与教学学院副院长谢敏玉主持,全院教师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谢敏玉副院长首先介绍了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背景,解读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两份文件。接着总结了近两年来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人文与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年入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过去两年,学院获得省级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课堂3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项、示范课堂3项,校级课程思政教改立项建设重点项目7项、一般项目5项。
学院邀请了获得2021年广东省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课堂立项的黄丹老师、蒋美红老师、孔晶老师分别作经验分享汇报。
大学体育教学部的黄丹老师以《咏春拳》教学为例,分享了如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以传统武德思想赋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与实践。他在课堂上通过对武术抱拳礼的讲解和训练,向学生强调“未习武术,先明武德”,以传统武德思想赋能大学生思政教育。
外语系蒋美红老师认为,课程思政其实就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文化自信的内容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在英语专业《基础综合英语》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她提出几点思路:1.依托教材,深挖教材思政内容;2.学用结合,讲好中国故事,融入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教育;3.联系实际,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思政教育等。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提高了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了解,具备了一定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
孔晶老师提出:“课程思政一直都在——在路上。”她以《STEAM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分享了怎么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内容体系设计,要基于专业课程内容,先确定课程思政线,再落到具体课程内容点上去渗透课程思政点;课堂教学设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教给学生,但能力、价值观的培养必须要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并进行内化。
最后,谢敏玉副院长对三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并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内容要求、方法要求等三方面进行了小结。最后,提出了学院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及成果宣传的目标及措施。
本次课程思政经验交流会的召开为学院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范例,开拓了思路。学院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持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而不懈努力。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