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下午,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李洪修教授应邀请来我院作了题为《教师课程权力的社会学解读》的讲座。
李洪修教授主要从教师课程权力的内涵、教师课程权力的类型、教师课程权力的来源、价值和实现方式等几个方面展开他的论题。
(李洪修教授主讲)
在讲座开始,李教授先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教师课程权力的社会学解读的研究背景,一方面,国际上教育研究从对教育对象的研究转向对人的研究;另一方面,国内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赋权增能”。接着由浅及深,从肯尼思·E·博尔丁所划分的“威胁权力”、“经济权力”、“整合权力”三种权力类型出发引伸到教师课程权力类型的介绍,并认为在三种课程权力类型中,教师的课程整合权力具有根本的主导性。首先,教师必须使自己的地位在学生心中被合法化,即学生认同于教师的身份,否则威胁或交换关系是毫无效用的。其次,整合权力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权力或威胁权力。正如随着教师创造图景、说服、吸引、组织等能力的不断增强,会获得更多的交换资本和强制性手段的条件与筹码。最后,整合权力也潜藏于其他形式的权力之中,如教师不与被威胁方交流,其威胁就是无用的;教师不与学生通过交流行成共认的交换愿景,其交换活动就无法开展。
(李洪修教授主讲)
另外,李教授还向我们介绍了教师课程权力的四大价值,包括:认同价值、再生产价值、资本价值以及伦理价值。基于以上理论研究,他向我们介绍了实现教师课程权力的四大途径:一是唤醒教师课程权力意识;二是赋权于教师选择;三是适宜的教师课程权力类型;四是正确对待不同的教师发展阶段的课程权力差异。
(李洪修教授主讲)
讲座的最后,作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论文评审专家,李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关于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以及撰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实践性、应用性以及学科性。
(文/李嘉美 审稿/莫运平)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