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是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命名的一种心理学现象,指的是态度随着奖励的减少逐渐消极,随着奖励的增加而逐渐积极。阿伦森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
二、如何理解阿伦森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挫折感引发了阿伦森效应。奖励或表扬的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败感,如果奖励或表扬进一步被贬低所替代,那挫败感会剧增,一般人都接受不了。
从另一个心理学角度看,人类寻求满足的阈值一般是逐渐增高的,而不会自动降低。人为地降低人们的满足阈值,会引发巨大的挫败感与心里反感,从而导致行为的改变。
三、心理自测
(1)听到赞扬心情舒畅,工作劲头足。
(2)对别人的指责,总怀逆反心理。
(3)心态决定自己的当天的言行。
(4)失意时,内心的无助和茫然感一日比一日强。
以上如有三项符合,则要适时调整你的心态了。
四、阿伦森效应的心理小建议
防治“阿伦森效应”的负面影响,可从三方面入手:
(1)防患于未然,平时加强心理素质的培育,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2)多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周围的褒贬,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3)可酌情利用臆想法,从精神上取悦于自己,再以轻松姿态面对现实。
大多数人都喜欢批评不断减少,褒奖不断增加。在奖惩制度、激励机制、批评方法、恭维方式等方面,尤其要结合阿伦森效应深刻思考。谨记要诀:善用褒贬,先贬后褒。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