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叮铃铃”,客厅里响起了电话铃声,拿起话筒,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妈,节日快乐!不回家过节了,忙!”老人什么也没说,挂了电话,神情有些许落寞,独自坐回电视机前的椅子上。电视还在播着,却抓不住屋内唯一一个观众的目光和心神,很久很久……
“叮咚,叮咚”,这一次,是门铃的声音,老人脸上突然展开一抹期待的笑容。然而并未迎来期许的欢喜,她只是淡淡收下了儿子的“心意”——一个快递。打开快递,一个“小家伙”从箱子里出来,附在包裹上的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妈妈,不能陪着您。希望这个小家伙能给您带来快乐。”原来,儿子为了弥补对母亲陪伴的缺失,送来一个机器人代替自己陪伴母亲……
这是动画短片《Changing Batteries》中的画面。恰逢假日休息,客厅里,我和妈妈坐在一起看着iPad上的这一部只有短短五分钟的动画。当耗尽电量的“小家伙”恍恍惚惚好像和已经逝世的老人手牵手的时候,动画也接近了尾声。显然,“小家伙”一心一意陪伴老人,而老人也把“小家伙”当做自己的孩子。抬起头,我看见妈妈早已泪红了双眼。
也许是戳到泪点了吧。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的陪伴永远是父母最幸福的事。趁着短短三天的假期回了一趟老家,除却来回两天的旅途,实际上能呆在家也就一天,妈妈却要提前几天开始忙活:洗被子、铺床,张罗着每餐要吃什么,而盼儿归家的喜悦恐怕一个月前就开始了。
青春期岁月悸动的时候最渴望的就是背起行囊,寻找一片自由自在的天地,可当真正远走他乡时,却发现远方的人儿最喜欢的路是回家的路,最思念的是家中那熟悉的温暖,最牵挂自己的也是那个曾被自己嫌弃啰嗦的人。
实习的这段时间,我搬到单位去住。“学生”到“员工”身份的转变带来了生活节奏的变化,一开始因为环境的不适应,身体也产生了不适,前所未有的头痛让我一抬头就有仿佛要往万丈深渊下坠的沉痛感。那晚早早入睡,恰好妈妈电话打来,她听出了我声音的异常,得知我的不适。担心往往会因为距离而加大程度变成焦急,此刻的妈妈恨不得能陪在我身边。
一夜的休息,头痛总算有所缓解。一早,闹钟还未响的时候,电话铃声就响了,是妈妈。听我说好了很多以后,妈妈在电话那头也安心了许多。可是,当天下午,姐姐发微信告诉我,妈妈昨天晚上因为担心而一夜未眠,第二天即血压升高需要打吊针。
心疼在心底蔓延开来,我的妈妈呀,您到底度过了一个怎样的夜晚!
我并非独生女,我有着“一众”兄弟姐妹,三个姐姐和一个弟弟。成长的岁月中,听到亲戚朋友对爸妈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真不容易!”可纵使压力再大,再不容易,只要是爸爸妈妈在的地方,安全感就有了安放之地,家中也永远充满着欢声笑语。长大了我也懂了,这样的温馨是爸妈努力营造而来的。偶然间曾听爸爸对妈妈讲过这样一句话:“再苦不能苦着孩子们。”爸爸妈妈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在我的成长记忆磁条中,欢笑所占“内存”是最大的。感谢爸爸妈妈给予了我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让我能安安心心读书。毕业在即,经历了实习的我更知道,这种能安心读书的时光是多么宝贵。
还记得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天,爸爸妈妈牵着我的手送我到学校,整理完宿舍内务以后,爸妈转身离开,看着他们逐渐远走的背影,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我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四年的成长蜕变,我不再是那个爱哭的女孩,离别带来的坚强将化作人生路上更好的成长动力。前方,踏出校园之门,迈出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到了“学生”向“社会人”身份转变的转折路口,我会好好走,因为我的背后是他们的付出、陪伴与无私的爱,我的爸爸妈妈!
背起行囊,伴着毕业的歌声,我想说:“爸、妈,谢谢你们!”前方的路,我会好好走,但这一次,是我牵着爸妈的手,将快乐一直延续下去。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