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年龄尚小的我无法从自身的经验中辨别这句话的真伪,但是,我始终觉得,读过的书会在不经意间改变你的想法,渗入你的生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去年暑假,翻看了妈妈书柜里的 《长恨歌》,记得妈妈当时笑话我说:“你肯定看不懂其中的内涵。”“怎么会呢,我好歹是一个成年人了,有一定的生活经历。”虽然赌气地拿走了妈妈的书,但是心里在琢磨,为什么妈妈会说我看不懂呢?
短短的几个小时,我就把 《长恨歌》 看完了,悄悄地放回了妈妈的书架上。王安忆用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哀怨动人地写尽了一个女人四十年里的情与爱,成与败。四十年,是我生命长度的两倍,从喜欢到深爱,从深爱到怨恨,从怨恨回归平静,从平静又悄然地爱上,其中的任何一环都是我未曾经历过的,读不懂,似乎在意料之中。可是,同为女性,对爱情的渴望与幻想像是一根线,把我和书中女主角王琦瑶连在一块。在读不懂中,又带着丝丝透彻。
“想要读懂书中的内容,得有一定的生活经历。‘读’不是认字,而是品味。既然现在你有一种模糊的感觉,说明你还是太年轻。过一段时间再读吧,你懂得的会更多。”妈妈不是一位智者,但是对于读书,一直有着自己的观点。即便我赌气地拿走她的书,固执地看完,也不得不承认,妈妈说的话是对的。
半年后的寒假,我再次翻看 《长恨歌》,心里本没有奢望能读懂其中的多少,可结果让我意外。一书读来,忽然觉得书中王琦瑶的命运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而是整个上海的命运,风云骤变,充满着传奇色彩。仿佛,昨天就是今天和明天的真实写照;而今天和明天的故事又将成为永恒的历史。昨天、今天乃至明天,惊人地相似。我们都是历史长河里的小人物,身上发生的种种故事,或多或少都带有时代的烙印。我们可以不承认,但是,却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思至此,心中泛起层层涟漪,久久不得平静。
“如果你有时间,不妨过一段时间再读 《长恨歌》。作为女性,应该要体会其中的情与爱。”是的,我对 《长恨歌》
的看法,妈妈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地告诉我,多读,才会懂。
我不知道还要多久,才会真正地体会到王琦瑶的情与爱。然而,我愿用时间去等待。人生,从来都不可将就;读书,从来都是从品中得。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