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七天假期,同学、朋友皆回家去了,独剩我一人在宿舍当“空巢青年”。本欲宅完七天当咸鱼,奈何按捺不住躁动的心,就到处预谋一场解放灵魂的年度个人旅行。经过昨晚处心积虑的策划,终于有了结果。
翌日清晨,天朗气清,秋风飒爽,正合我意啊!吃完早餐,背上挎包,轻装上阵,剑指目的地——西樵山。来到山脚处,已经可以隐隐望见一脉接一脉的青翠山峦,此时游人三三两两也已不少。
取票进入,左行十来步便是今天的第一站——碧玉洞。虽名为洞,但却是颇为开阔。四周绿树环绕,中间为一湖,围湖而绕的几座小亭里边都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又或者是伫立在阳光之下享受日光浴,形态迥异。绕湖一圈,只见在其西北方向两挫矮峰相接的地方恰有一桥,在两边树木的良好隐蔽下只露出拱形部分,远远望去,犹如二郎真君眉间的第三只眼,在暗中窥视着我们,侧看又像广西月牙山中的月牙洞,正应了那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得碧玉洞,上行数十步,便见一条崎岖的绿色石阶路蜿蜒而上,宛如一条盘旋的青色巨蛇,一眼望不到尽头。在其两边挺立着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形成一条天然的绿色通道,右边则有一牌子写着“百步梯”三字。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快意,我便脚踏清风,拾阶而上,欲登百步之巅。同行途中,有啁啾之声清脆入耳,有不知名的花草之香扑鼻而来。前后亦有三两为伍者,或谈笑,或拍照,或放声高歌,使得攀登之路显得颇为轻快。
在同行的欢声笑语中终于到了百步梯的顶部,此时约莫为半山腰,可隐约看到远处的楼市,而我已稍露疲态,便歇许片刻。小憩过后,便又整装待发,重新上路。按照路边导向牌,一路走到了宝峰寺,听闻鼎鼎有名的南海观音像便藏身于此寺中,更有人说:“来西樵山美看过南海观音像的,等同于没来过西樵山”。摩拳擦掌之际早已加快脚步,只为一睹观音像之真容。
寺内极为广阔,大致分为三层:底层、中层、顶层。而观音像就位于顶层的最顶端,连接三大层的又是成百上千的阶梯,要想到最顶层看到观音像,便只有爬过这无数的阶梯,貌似在告诉我们:“只有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前两层基本是供奉一些佛像供人们祭拜,国庆黄金旅游期前来祭拜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由于我一心登顶,就没做过多停留。攀至中层,一阵阵山风吹过,带走了之前的热气,此时已有很多游客都坐于树荫底下乘凉,也有在小店边进食的,亦有继续攀爬的。稍作休息之后,又像顶层发起冲锋,眼看巴掌大的佛像变得越来越大,更是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登至顶层,终于可以近距离虔诚地瞻仰观音像了。立于观音像前,觉得自己纱渺如尘埃,而观音像犹如一座巨大的铁塔般威严伫立,不动如山。站在观音像底下,放眼望去,四周绿树环抱,远处的高楼林立也依稀可见,一阵阵山风吹来,使我感到如坐云端,遨游于仙境,之前的烦恼浮云皆抛之于九霄云外了。难怪古代诗人大都喜欢登高而望远,人在高处不但可以忘却烦恼,也能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壮之志。
一番眺望过后,已时至晌午,早上的早餐的能量早已消耗完毕,看来得赶紧下山去了。出了宝峰寺,根据导向图显示,离出口最近的有两个选择:一是乘坐观光缆车快速下山,二是沿石阶路过白云洞缓慢下山。看着前面又是无数的石阶已感到腿有点发软,但既然是来爬山那就无所畏惧了,咬咬牙还是选择了第二项。
下坡的石阶比上坡时还要陡上许多,而此时走石阶下山的游客和上山时相比明显少了。所幸石阶两侧偶有一些小摊卖糖水、水果之类,饥肠辘辘的我便停下来喝一碗糖水再走了。走了许久,忽闻流水湍急之声,寻声而去,原来是一滩小瀑布倾势而下形成一条溪流。顺着鹅卵石铺着的石路走过去,捧起一滩溪水抹在脸上,顿时觉得清爽沁人,一消疲态。在源头处掬一口尝尝,虽不觉清甜可口,倒也颇为清爽。嬉弄一番之后,才继续下山。
抵达白云洞之前,遇得一处“三湖书院”显得颇为清净。外面立着一小牌坊,进去后正中厅便是孔夫子之像,前面桌子上摊摆着孔氏语录,两边呢是近代一些名人事迹。恭敬地对着孔子先生行过礼之后,我也就匆匆离开了。到了白云洞,主要是有一个白云寺在那。由于之前已经游览过宝峰寺,并且本人对寺庙也没什么兴趣,便不进去了。经过艰难跋涉之后,终于到了出口,便乘车回去了,也宣告着今天旅行的结束了。
此次西樵山之旅,正值秋高气爽之际,穿碧玉、攀步梯、入宝峰、瞻观音、看瀑布、游书院、过白云,其间诸多乐趣难以言表,须亲身游玩之后才觉精彩。遗憾的是准备不足,时间仓促,未能游完所有景点。待得下次得空,必再约上三两好友,重游一番,以补缺憾。
世界那么大,我们应该去看看。时光正好,我等亦值青春年少,莫要辜负外面的大好河山。纵无古代一壶清酒、腰别短剑、快马扬鞭而过的昂情,也应有一瓶泉水、腰背挎包、脚踏清风的惬意。如若成天宅在宿舍一面朝天、双耳蒙蔽、三孔出气、四眼直瞪地打机,那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咸鱼”。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