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官方)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文创天地
文创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创天地 > 正文
皓首之年未伏枥,萤烛末光亮人心

江山代有才人出,秉持初心行致远。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代又一代的“五老”砥砺前行,不断丰富着“五老精神”的内涵。他们默默躬耕于各自的领域,以平凡之身,筑就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坚强堡垒。

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耕耘者,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初心。他深耕人民群众文化事业,心系青少年文化传承,为佛山市文化繁荣做出了无私的贡献。他就是2020年被中央文明办、中国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的苏元济先生。

心怀热爱汇星光,坚定信念报党恩

1947年,苏老出生在世界客都——广东梅州,浓厚的客家文化浸润了他的身心,激起了他的文化梦。平日里,他用心钻研文化。1967年,他抓住机遇成为大埔县知青文化宣传队的一员,朝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

知青时期,每当苏老向群众进行文化宣讲时,每个人的眼里都发出了求知的光芒,都希望苏老能够再讲点,多讲点。他们的举动让青年时期的苏老感受到群众对文化教育的渴望。当他与队内的党员干部探讨时,知道了“人民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温饱,也需要精神上的充实,文化教育更需要党员站上前锋。”

自那时起,苏老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加入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专长服务群众。坚定的信念给了苏老披荆斩棘的力量,使他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向着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而努力。1978年,苏老开始思考和申请入党,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入党也随之推后。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泄气,一边自学文化,一边做文化宣传工作,坚守自己的初心。

步履在攀登,定会达山顶。终于在1999年,苏老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进入了三水文化馆工作,继续深耕文化事业。在2001年,苏老统筹排练大型组歌《浩荡三水向东流》,展现了三水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让人民群众感受其中的精神力量,使他们的爱国之心更加坚定。

苏老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有了党,我才能以文化人的身份用自己的热爱服务人民。我们要知党恩,报党恩。以己之所长,为国家的教育献力。”苏老的一字一句,都是那么铿锵有力,这是他一生的坚持,也是对我们的教诲。

初心历尘皆不染,关工续火护后人

2008年,苏老正式退休,有企业用高薪岗位向苏老掷来橄榄枝,欲聘请他担任文化顾问。但苏老毅然放弃,选择了每月仅有两百元补贴的关工委。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他的做法,只有苏老清楚自己想做的事情——用所长更好地服务人民。这一点,不管过了多少年都不会改变。

进入关工委之后,苏老依旧默默潜行。他多次深入学校、企业等单位进行文化宣讲,放弃休息时间,利用自己的文化专长为工会策划各种活动。苏老说起这些事情,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他说:“很多人都劝我休息,不要累着了。但我不觉得累,一想到能够帮助群众,我就乐此不疲。”

在关工委工作的时间里,苏老悉心观察民生,常常走访社区,了解群众生活。令苏老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发生于2013年,当时,他看见居民楼下有大人带着一群自闭症儿童做康复训练,通过了解,知道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家庭的不易与成长的艰辛,出于对青少年的关爱,他花费半年的时间进行走访、调研,向有关部门提交调研报告,为孩子们争取到了更多的康复补贴,吸引了更多的热心人士来关注和帮助他们。这么多年来,每逢节假日,苏老都会去探访这些孩子,同他们做游戏、讲故事,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慰藉。

他对青少年的恳切关爱,给自闭症儿童和家庭带来了光辉日月。面对鲜花与掌声,苏老仍保持着一位关工人的本色,一个共产党人的姿态,正如他所言:“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他们需要我们去施以援手、去加以爱护。我想用我有限的时间为我们的下一代多做些实事。”苏老这般无私奉献的浩然之气,令我们动容。

一世投身入文化,终生做好文化事

破开文化的雾,荡去岁月的尘。穷经半生,文化事业早已成为苏老生命里无法割舍的热爱,支撑着他“择一事,终一生”的选择。

2019年,为了让三水的红色故事进入年轻一代的视野,延续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脉,72岁高龄的苏老牵头编撰《三水红色印记》一书。为写好此书,他与团队成员筹划了半年之久,稳扎稳打。编写时,他考虑到主要受众是青少年,就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写出让青年人更容易接受的三水红色故事。其实,退休以来,苏老一直担任红色宣讲员,在中小学开展宣讲活动,已有百余场,场场反响热烈,为的就是让红色文化成为青年最厚重的底色,培养一批爱国青年,为国家文化强国教育做贡献。

“我希望文化能给人带来力量,这也是作为文化人的我一生在坚持的事情。”说到这里,苏老眼里泛着泪光,这是他一生的热爱,他也将用一生去实现自己的追求。

望着苏老,我们看见了一位追寻热爱的文化人,一位关爱下一代的关工人,一位不忘初心、牢记党恩的中国共产党员。“好好学习,保持热爱,报效祖国。”苏老最后对我们的寄语,如杲杲曜灵照亮着我们。我们生逢大有可为的时代,知晓当下盛世中国的来之不易,应接过前人手中无私奉献的精神爝火,烧灯续昼,不断前行,点亮万众之心,点亮中国梦的鸿猷蓝图。

人文学院 陈佳玟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