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古代的诗人做驴友,游山玩水,吟风弄月,你会选谁?
李白、杜甫、白居易、贺知章、孟浩然、范仲淹……是不是很难选择?
不妨听听诗人余光中怎么说:
“我常常跟朋友讲,我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这个人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跟杜甫在一起呢,他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可是苏东坡就很好,他可以做很好的朋友,因为他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千百年来,人们对苏东坡的喜爱太真切了。今人总能从他温暖的性格底色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活热情。
一提到苏轼,人们首先会被他光芒万丈的才华闪得睁不开眼。他是千年难遇的旷世奇才。诗、词、散文,字、画皆登峰造极。以一己之力让宋词达到可以和唐诗比肩的高度。
苏轼在嘉佑六年的制科考试中获得了个“三等” 。
这是什么概念呢?
制科考试一般指制科,制科及制举又称大举、特举,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办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制科考试是比进士科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更有挑战性的精英考试。其程序复杂,内容繁多,对应考者的学问要求极为全面。成绩分为五等,三等最高,四等为中,五等为下,一等二等虚设。
在文人造极,神仙打架的宋朝共319年,约有10万个进士,118个状元,只有41人通过制科考试,而也只有四个制科三等。三等中还分两个品级,苏轼为上品。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看着苏轼和苏辙的卷子,宋仁宗激动地说,朕给后代留下了两个宰相之才,欣慰啊欣慰~
而在苏大学士光焰万丈的才华背后,却丝毫不见文人的清高和孤傲。他是一个诙谐幽默、乐观豁达极其善良且有趣的人,可谓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更可贵的是,这并非只是在他人生得意时才有的好心态,而是哪怕身处不测之渊,依旧不改的本色和情怀。
东坡词
《定风波》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佺
《望江南》
——超然台作
《浣溪沙》
有的人说苏轼在黄州的乐观豁达和从容淡定,完全是苦中作乐,强行安慰自己罢了。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苏轼从小就酷爱庄子,是个深谙儒释道并融会贯通的全才。甚至他自己坦言写文章的技巧都是从《庄子》中学的。了解庄子的都知道在这个顶级段子手的眼里天地万物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切都是人们强加给他的观念罢了。既然这样,陪玉皇大帝和陪小乞丐又有什么区别呢?在苏轼的眼里都是平等的。同理,江湖之远和庙堂之高也没什么区别嘛,被贬黄州,只是生活的环境换了一下而已,是好是坏,关键看自己怎么想。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美好的一面,能够细腻地品鉴万事万物的美好,才是活得最幸福的人。
到了黄州后,苏轼很快发现了人间美好,那就是这里的猪肉好便宜啊,但有钱人不吃,穷苦人又不会做,于是,东坡肉就诞生了。
陪老和尚在庙里侃大山,半夜肚子饿,小和尚给他煮面条,不小心睡着煮糊了,苏轼一尝,嘎嘣脆,于是东坡饼就诞生了。
有一次大雨滂沱,苏轼不打伞,任由雨水把自己淋成落汤鸡,黄州百姓们都很不解,实际上他是体验在大雨中漫步,淋湿每一个毛孔,原来别有一番意趣。
还有一次苏轼和朋友喝酒喝到后半夜,回来时仆人已经睡下了。敲了半天也没人开门,他也不恼,来到江边躺下,品味着凌晨夜色的静谧和美好,这是他从未体验过的,还希望能借着小舟驶向大海。
发现美,发现意趣,充实并快乐着,是道家带给苏轼的精神财富,这也是为什么余光中先生说他是能让一切都变得有趣的人。
难能可贵的是,苏轼不光有庄子的洒脱,佛家的慈悲,更有孔孟仁爱治世的底色,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为老百姓做事,儒、释、道的完美结合,造就了苏轼人见人爱、几近完美的人格,他的格局和高度远非其他被贬文人的愤世嫉俗、逃避现实可比。
快速恢复正面能量的方法:
一、晒太阳,这个是最简便的
二、抱抱大树(树龄越大越好)
三、光脚踩泥土(地气吸纳入体)
四、头看天(天灵注入身体)
五、打坐/冥想(精神内修)
六、专心洗个澡(醍醐灌顶)
七、接触高能量的人(被高能磁场照壳)
八、收拾家务, 扔掉没用的东西,断舍离
九、多看书,开阔视野跳出束缚自我的圈
人生为啥不快乐
只因未读苏东坡
他是多才多艺、务实的君子
亦是人间的真爱
宝藏男孩苏子瞻
谁又能不爱他呢?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