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人文与教育学院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在孔安道一楼会议室举行。这是继10月19日学校召开人文社科项目申报动员会后,人文与教育学院为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青年教师科研热情而推出的举措之一。沙龙由人文与教育学院科研副院长莫运平教授主持,主讲人为中文系年青教授蒋书红博士。人文与教育学院45岁以下教师及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蒋书红教授基于学院青年教师学科归属多样,一些年青教师对如何做科研认识还比较模糊,专门做了以“青年教师如何做科研”为主题的科研辅导。他提出青年教师应先强化自己的科研意识,先有科研意识,才会有科研行动;有科研行动,才会有科研成果。其次,蒋书红教授结合他个人做科研的亲身经历就“如何采取有效的科研行动”给参会人员提供了十条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性的意见。这十条意见可以简称为十多:多看论文、多买书、多参加学术会议、多参与项目、多做笔记、多动手、多投稿、多种途径发表科研成果、多积累学术人脉、多借力。随后,他强调在做科研的过程中要讲究科研方法,并就论文写作、著作出版和项目申请三类科研工作应采取的科研方法与参会人员分享。
讲座最后,蒋书红教授还就职称申报的有关问题作了详细讲解,勉励各位青年教师积极投身于科研工作,矢志不渝,勤奋耕耘。
莫运平副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在总结2017年学院科研项目申报与立项情况的同时对2018年的科研项目申报工作进行了动员。他指出,学院的各个年龄层次的教师在我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目标的引领下,他们的科研兴趣越来越浓厚,科研成果也有很大的突破,但是学院的标志性科研成果还很欠缺,学院的科研要上一个台阶必然是要有赖于青年教师这支科研力量的。他同时也指出类似的青年学术沙龙还会不定期地举办,学院会不遗余力为青年教师的创造各种机会,提供多种平台,以促进青年教师科研的快速成长。
(文/龚成 图/罗芳 审稿/莫运平)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