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官方)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课程建设 > 正文
英语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一、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专业教学质量及学校办学层次,在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课程建设还是学校学术梯队、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水平、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撑。为适应学校关于“十三五”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总体战略发展需要,特制定英语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二、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及目标

(一)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

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确保实践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例达到或超过教育部规定的最低要求,使课程体系更加符合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既要根据学科教学发展趋势、学生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又要加强该专业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的建设,以精品课程的申报为导向推动全面课程建设,逐步形成特色较为鲜明,质量较高的课程群。

(二)课程建设的总目标

十三五期间建成1-2门校级重点课程,并力争使1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除《基础综合英语》外,争取再有1-2门专业主干课程立项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确保专业选修课的开出率达到100%,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按方向设置,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坚持开出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都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严格教学进度计划的执行。

(三)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

在夯实原有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依托英语专业现有课程资源,增设教师教育和国际经贸模块选修课,拓宽学生就业渠道;限选两门通识课,即满足最新《国标》中的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鼓励考取各类职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全国翻译等级证书,BEC证书等),满足社会实用需求。加大实践实训及网络教学的力度,将技能证书,科技创新,职业实践切实列入实践教学课程平台,以学分作为保障。实践环节细化为见习、实训和实习三部分构成,使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职业方向灵活操作。此外,重视多媒体教学的数量和质量,积极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大胆尝试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建成一批有较高质量的网络课程。

1、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通过内培外引,加快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化过程。一方面鼓励教师们积极创造条件,攻读博士研究生和申报职称,以此加大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力争打造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等“双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专兼结合、教学名师领军的优秀教学团队。在原有院级教学团队(英语专业技能教学团队和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基础上,争取再申报、建设两个教学团队。此外,在教师队伍中,要树立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精神,培养教学团队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并促进教学团队科研、教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五年内拟通过“内培外引”等途径,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30%;通过学校政策支持,使专任教师的职称、学历得到提升,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拟达到25%,具备高级职称教师人数达到40%

2、教材建设。

2020年,本专业所有课程选用高质量的、最新的优秀教材的比例达100%,尤其重视选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和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鼓励教师整合积累电子教案,编写专业选修课方面的特色教材,突出专业优势,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3、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加强社会实践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改善校内教学条件,计划与商务英语专业共享新建交互传译和同声传译实训室以及商务英语模拟谈判实训室3个,改进和完善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加大将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等专业课程纳入网络平台的力度;加大投入购置英语专业图书资料、原版期刊杂志和电子读物。提高图书资料的使用效率,并建立电子阅览和教师交流平台,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为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加大师范教育及国际商务实习基地的建设,争取将佛山三中(初中部)、佛山六中(初中部)和南海桂江二中建成固定的教育实习基地,把佛山迪赛纳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为商务英语专业固定实习基地,并争取更多校企合作。

 

4、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1)有完善的、符合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大纲、教案和课程教学计划,积极进行教学辅助资料(包括试题库、多媒体课件及其他网络教学资料等)的建设。

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训练贯穿四年教学始终,初步形成“平台+模块”的培养方式,“平台”是指“英语”作为教学平台,在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全部开设《大纲》要求开设的课程,模块则是为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增设教师教育和国际经贸选修课。

实现课程按方向设置,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坚持开出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都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严格教学进度计划的执行。

教学实行多媒体课件化;实现多门课程实现网络测试,建立起全面、科学的试题库及一整套的成绩评估体系。

 

(2)注重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考试方法、因材施教、素质培养、教书育人等方面有一定措施和效果。

根据专业定位增设教师教育和国际经贸模块选修课,拓宽学生就业渠道;限选两门通识课,即满足最新《国标》中的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鼓励考取各类职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全国翻译等级证书,BEC证书等),满足社会实用需求。

 

(3)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应用型能力的培养。

加大实践实训及网络教学的力度,将技能证书,科技创新,职业实践列入实践教学课程平台,以学分作为保障。实践环节细化为见习、实训和实习三部分构成,使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职业方向灵活操作。此外,重视多媒体教学的数量和质量,积极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大胆尝试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建成一批有较高质量的网络课程。

(4)各课程教学组应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原则,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的建设。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