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英语)导师名录:
教授:王林 周胜
副教授:易强
导师王林教授,安徽太湖人,上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教育硕士生导师,是广东省翻译协会理事,广东生外语学会常务理事,佛山市外语学会会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翻译方向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理论等,主持广东省教改项目2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项。先后在《中国翻译》、《中国比较文学》等发表核心论文12篇,出版译著《林肯传》、《自然主义》等译著30多本,主编《大学英语实用翻译教程》、《外事公务使用教程》等4部教材。
王教授不仅是学术上的佼佼者,更是一位博学多才,平易见人,关爱学生的好导师。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王林教授善于发掘学生优点及学术兴趣,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研究同时,时刻给予富有指导意义的引导与点拨。不仅是学生研究探索领域的指路良师,更是生活工作中的益友。(陈佩怡、林虹、陈碧欣)
导师周胜教授是英语语法和语言测试的领军人物之一,对英语教学法也深有研究,我们都喜欢叫他师父。师父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一位很有文化内涵、很绅士的一位老师。入学时,我们都对学术论文无从下笔,师父就告知我们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为此,我们每个月都会有一个读书报告会,在读书报告中,我们有疑问就与同门讨论或者请教他。这样我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而且增进了彼此的感情。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的论文都陆续发表了,他告诫我们这只是入门,要学的知识还很多。在跟着师父学习的一个学期里,他有很多小细节让我们十分感动:每次通过网络工具跟他讨论时,他回的每句话上都会打上标点符号;每次给他发邮件时,明明系统已经自动回复“收到”的信息,他还是会亲自再给我们回复。这让我们看到一位师者对人对事的态度,同时这也深深影响了我们。师父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我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又塑造了我们吃苦耐劳的学术精神,使我们对未来的自己充满信心!在此十分感谢师父对我们的栽培,我们会努力做到把最美好的自己献给明天!不辜负他的期望!(谢燕红、赖小燕、冯小清)
导师易强副教授,现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学科英语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为研究生授课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等课程。
我眼中的导师是一个富有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优秀导师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行政工作人员,但又不乏和蔼可亲,幽默风趣。易导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如果学习或者工作上遇到了困境,经过与易导的一番谈话后,总会得到一些有益的指导,从他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有学习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易导清晰的表达思路及深入浅出的解说,无论是课堂知识内容还是课外人情世故,都能让我们能很快的接受,并且从中我们不仅知道“其然”,也知道“其所以然”。(林宜宁)
我的导师易强副教授于1985-1989年和1995-1998年分别就读于湘潭大学和湖南师大外国语学院,获得英语语言与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0年在美国HARDING 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现为大学英语部主任,英语副教授,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外语教学。1989年至1998年在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从事英语教学工作,1999年起在本校工作至今。近年来,2次获得佛山科学技术院教学质量优秀奖和学校教学成果奖。在《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各级刊物公开发表文章十多篇,主持和参加各类教学和科研课题十多项,先后出版了《二十一世纪文化热点》、《大学公共英语实用教程》、《高考英语必备》、《英语文化体验》、《大学英语听力名师课堂》、《突破大学英语写作难关》等著作和教材多部。另外,易教授对跨文化与英语教学,二语习得有着深厚的研究背景。
记得我刚刚入学时, 对于科研工作非常迷茫,一无所知,是我的导师易强副教授手把手耐心的指导我一步一步进入科学研究的大门,并教会我如何像一名科研人员去思考,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在专业论文撰写上,易教授更是手把手的教我如何找方向选题,如何规范地描述和怎样去找文献。最令我难忘的就是每当看到教授修改过的文章,满篇密密麻麻的红字,心中是满满的惭愧和敬服,感激。我想,导师所做的这一切,也是一种无声的鞭策和鼓励,敦促我养成严密、科学的思维和写作习惯,终生受益。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是易老师的弟子。(冯志桃)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