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超越深耕耘,教学相长秋结实
经济管理与法学院 余慧珍老师
教学感悟:课大于天。
教学改革措施及效果:
1.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不拘泥于教材上的内容,将时政、民生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入课堂,同时本人积极实践,带领学生参与佛山市民生实事工程的建设。结合社工课程的相关理论进行讲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达到三不讲的境界: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不讲。学生表示听课后很有收获。
2.可视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图像社会和视觉文化时代的全面来临,重塑了一个开放创新的教育生态。专业教师必须牢记这个趋势,在可视化教学上下足功夫,获取课堂的抬头率。可视化教学对提升社工专业课程的教育效度,激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巧妙、智慧地运用可视化方法可以深入浅出地讲解社工理论,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加强课堂的生动感,余味无穷。比如,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每个人都是优潜能的。用30秒的击掌游戏来现场验证,使得学生对这一抽象观点心服口服。再比如社会倡导,社会改变的可能性,要求社工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用九点四线或者魔术环游戏来完成,成功达到启迪学生开阔视野的目的。
3.注重实践教学。任何脱离实际的理论教学都是纸上谈兵,在讲解老年生理学理论时,本人与班委一起组织全级同学完成“遇见75岁的自己——高龄长者体验服活动”,学生反响热烈。在讲解老年心理学理论时,带领全级同学去南海福利中心,广州越秀长者服务中心参观,直接刷新学生三观。
4.考核方式的改革。强调过程考核,学习在于平时一点一滴,毫不放松的积累以及日日的省悟,所以课堂有“每周反思”的课外作业,占总评成绩的四成。强调激励考核,课堂PPT主动分享者,可以在总评成绩上额外加3分。
在不断加强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本人积极申请教研课题,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研论文。近三年来获得教育部、省、市教研课题四项,发表教研论文三篇。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奖励两项,市级、区级奖励十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公益创投活动多项,支持资金过三万。指导学生在省挑战杯,国家级创业创新训练,学生学术基金、三下乡活动中也成绩斐然。基于此,本人近三年来获得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和优秀奖各2次,获得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