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官方)官网入口-江南 SPORTS

当前位置: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工作 > 正文

2022年学科与科研工作总结

2023年03月29日3543 人浏览

一、工作亮点与成绩

(1)科研项目:2022年学院纵向科研立项项目25项,其中获省级项目4项,包括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谢长青、李静、黄慧霞),粤佛基金1项(黄光于)。此外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社科)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1项(詹明君),佛山市社科16项。

(2)论文:共发表学术论文共79篇,其中北大核心以上49篇(比去年多25篇),包括:SSCI论文19篇,北大核心11篇,SCI论文16篇.其中第一单位且第一作者51篇。超额完成科技处下达22核心任务。

(3)经费:到帐经费完成613.2万元,超额完成任务。(4)专著:出版3部(唐雄山、吴彩容、罗芳),均属百佳图书。

(5)省部级获奖:共2项,其一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颁发的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黄光于);其二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熊明华)

(6)成果采纳:采纳省部级研究报告成果1项(罗锋)

(7)承办会议:2次。其一11月11-13日,承办“新兴经济体研究会2022年会暨2022新兴经济体论坛”国际会议;其二,11月19日,承办“广东经济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学术论坛秋季季会”。此外,组织院内双周青年学术论坛及讲座6场,推送13场外校的网络会议推文,论坛和会议的范围和质量不断提高。

(6)广东省社科研究基地——创新与经济转型升级研究中心年检获得优秀成绩。

二、主要问题与不足

(1)项目申报质量有待提高,高水平国家级项目和高质量论文仍不多。

(2)学院科研学科团队建设滞后,缺乏有组织的科研,院级系级科研管理人员作用发挥不足。45岁以下者有33人,为科研主力,科研热情高,但科研成效仍不高。

(3)软硬件条件不足,缺乏用于科研讨论的办公室。

三、2023年学科和科研工作要点

围绕学校“改大、申博、学科建设”三大工程建设契机,整合学院学术资源,力争在平台、项目、论文、获奖等方面有所突破,增加学院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

1.定期开展摸清底数。每学期开展一次科研调查,摸清教师科研意愿和存在问题,总体把握,分类推进。依靠新引进的特聘青年研究员申报纵向项目和发表高质量论文,依靠副教授以上职称者加强外联争取科研经费。

2.为青年教师提供周到科研服务。将40岁以下教师纳入学科团队培育计划,支持其“找导师、找师兄”工作,延续其科研方向,接续原有平台;成立中青年科研发展促进工作组,定期检查和促进科研工作的推进,分出档次,分类评价;打造“科研小院”助研平台,选派优秀本科生或研究生配备给中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职称评定提供支持,如入职前3年减少教学工作量,减少开新课门数,评优指标适当倾斜。

3.提高论坛和会议质量。邀请名校、名家开展科研讲座,传递科研思想、科研方法及前沿信息。提高双周论坛的质量,现实真正的交流,形成研究氛围。此外,多方面搜集会议信息,特别是加强名校网络腾讯会议信息的推送。

4.加强校际联系,用好外部资源。加强大湾区高校如对外经贸、暨南大学、广工,广外和广财等中青年科研骨干和才俊联络,开展论文写作和投稿的指导和合作交流。联系优质杂志社编辑,建立稳定的合作联系。深入开展论文撰写与发表、课题申报等培训辅导。

5.总结科研大户论文发表经验,做好典型案例宣传。形成典型示范,激励学院科研动能。梳理国外重要期刊目录,修订奖励政策,鼓励发表国外SSCIEI检索高档次期刊;继续鼓励发中文核心期刊;对于优质普刊也适当支持,培训科研基础,再冲击高档期刊。

6.强化课题申报辅导与筛选。提前提供相关信息,强化辅导;对于限项类课题,坚持公开、公正及外部专家评审筛选制度,避免降维打击,尽量给予年青老师申报机会,避免内耗和内卷。

7.通过科研集体绩效分配方案第一年实施经验,争取民意,补充、修改完善第二版,力争形成好的制度,激励各系科研热情,发挥稳定而持续的制度绩效。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