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劳动教育,加强学生的劳动体验,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0月16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学院副院长陆冠尧和专业课教师谢邵文的带领下,前往佛山市高明区开展了一场“劳动教育+党史教育+专业教育”三融合沉浸式教学体验活动。
劳动教育结合党史教育。“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为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正确劳动观,让同学们从百年党史的奋斗历程中感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劳动精神,使党史教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同学们首先来到佛山市高明区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在基地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革命先烈的奋斗故事以及高明区的建设历程,从中体会到艰苦劳动所带来的的巨大力量,由此倍受鼓舞。
接着同学们前往教育基地对面的明阳村委会。最近正值雨季,同学们看到村里鱼塘周边杂草丛生,便拿出准备好的劳动工具,到鱼塘边清理杂草。鱼塘边到处响起锄头铲子清草的声音,同学们有的拿着锄头铲子奋力清理,有的甚至徒手将杂草拔出,大家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是都不停歇,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劳动,同学们很快就把杂草清理干净。很多同学表示他们平时很少进行此类劳动,有的更没有做过农活,此次劳动课程不仅让他们丰富了劳动知识,也令他们感受到普通劳动人民的辛苦。
劳动教育结合专业教育。为使劳动教育更好地与专业教育进行结合,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重视劳动精神的培养,以劳增智,同学们又前往佛山市万亩农田基地,学习农田综合利用模式。通过观察古法耕作试验田、稻虾万亩水田示范区等,同学们不仅增强了规划设计和产业发展等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感受到了相关工作人员在示范区改造过程中历经困难但仍努力奋斗的劳动精神。
劳动理论学习和劳动实践学习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理论,并在实践中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不仅在参观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相关的劳动理论,同时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掌握了劳动技能,体会了劳动者的艰辛,实现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结合。
“立鸿鹄之志,做奋斗青年”。本次劳动教育,将党史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起来,不仅使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而且在实践中磨炼了自己的意志,提升了自身的劳动能力。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Copyright JN江南官方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版网站试运行中,如您发现问题请联系我们xchb@fosu.edu.cn,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