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上午,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思政系胸怀“育新机、开新局”的开拓精神,秉持“为人师表,党建引领”的专业情怀,在致用楼420模拟法庭举行本科生导师制设置及思政大讲堂开讲仪式。学院党委书记罗月红、学院副院长管丽珺、党委副书记梁燕云、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刘洪文博士、人文与教育学院教授郭广辉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系余慧珍老师、刁生富教授、戴激波教授、张开泽副教授、陈晔老师和学工办辅导员黄炤羿老师出席本次会议。
首先,刘洪文发言,介绍了导师制设置及举办思政大讲堂的目的和意义。他指出,高校在培养人才上容易出现两个短板,一是教和学的分离,二是教和育的脱节。思政系迈出设立导师制的步伐,设立思政大讲堂,旨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育人育才的目标提升一个台阶;身为思政系的学生不能只有学习没有学术,唯有学术才能使学生展开追求知识的翅膀。设立导师制的初心在于育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关键还在于“实”字,做实功,求实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育人育才提升到新的台阶。希望导师和学子积极投入到导师制和思政大讲堂中,付出热情、汗水、智慧,共同迎接硕果累累的时刻。
罗月红在致辞中提到,学院思政系积极开展思政大课堂活动,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是新时代培养优秀思政人才的需要,是一门生动的国情大课,是打牢思想基础、夯实思想根源的专业大课。思政系实行导师制,是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把思政思想教育工作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落实学校“三全”工作的有效措施。希望在座的思政学子与党同呼吸共命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立志成长为有定力、有情怀、有思想的思政人。思政系要坚持守正创新,做中国特色思政专业的传道者,授业者,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学生代表黄琳发言。黄琳同学提到,导师制的实行能有效地打破困局,拉近师生关系,增进对彼此的理解,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形成师生之间温馨、和谐、亲近的关系。此外,黄琳还向各位同学提出倡议:尊重导师,主动、及时与导师联系与沟通,认真听取、虚心接受导师的指导意见,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以及学习计划。最后,余慧珍宣读导师制学生分组名单,导师和学生合影留念。
本科生导师制设置仪式结束后,刘洪文讲授思政大讲堂第一课——“大秦何以覆——大秦帝国速亡原因探析”。以洪亮的声音,幽默的语言,激昂的态度分享了他对中国历史上的秦王朝为何灭亡的见解,加深了学生对秦朝历史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丰富自身的见识,提高自己身为思政教师的技能和素养。
思政系的导师制,即为学生配备导师,一个导师带领若干个学生。导师主要从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思政大讲堂则是由校内外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以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把思政育人推向深入。
(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
Copyright JN江南官方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版网站试运行中,如您发现问题请联系我们xchb@fosu.edu.cn,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