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在第101个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原副书记李镜春,一位84岁老党员、高校老教师再次忆起63年前的五四前夕曾立下的青春誓言:要把一生献给人民,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坚守一生不变的誓言。
1957年,对21岁的李镜春来说,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他即将毕业;这一年,就在五四前夕,他光荣地被批准为预备党员。
对于党和人民的恩情,李镜春始终心怀感恩。他记得自己小时候,漂泊海外谋生的父亲在困厄中立下宏愿:就是餐粥餐饭,也要供几个孩子大学毕业!不久,解放了,不是靠家庭苦熬,而是靠人民助学金,家里姐弟四人都读完了大学。“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们。”
1957年,李镜春在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毕业前夜是大学生规划未来的时节。那一年五一节晚上,他和几个要好的同学,相约登上北京景山,站在万春亭从高处远眺节日之夜的首都,遥望节日焰火照亮的天安门。
“我们仿效俄罗斯十九世纪革命民主主义作家赫尔岑和奥加辽夫,像他们在麻雀山上向莫斯科宣誓那样,我们也在景山上向北京宣誓:把一生献给人民,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这也是我,一个当年四月二十六日被批准为预备党员的新党员,对党的宣誓。”回忆往昔,李镜春仍旧激情满怀。
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作为一名在艰难困苦时代成长起来的党员,在毕业后的六十三年里,李镜春多数时间是在大学当教师,工作环境几经变化,但是景山宣誓始终在他心头,他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工作四十年后,1996年,李镜春退休了。但退休就只是去安度晚年吗?李镜春认为,自己必须寻找新的人生位置。
在职时,他曾邀请一位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的老同志给学校的入党积极分子作报告,这位前辈说:“我们这些人为共产主义奋斗,不是仅奋斗到六十岁退休那天,而是要奋斗终身的!”李镜春一直记着他的话。李镜春退休后,这位前辈又鼓励他要继续干事。但干什么事呢?
李镜春想起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说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发展的路线是否能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教育后代。”小平同志这个政治嘱咐启发了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也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共产党员的政治责任。退下来之后还可以和在职的同志一样,朝着共同的方向,发挥补缺拾遗,配合补充的作用。根据这样的认识和感悟,李镜春退休后积极配合党委部门,协助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他找到了为党的事业继续奋斗的途径,找到了继续践行自己青春誓言的方式。
正是跟着党奋斗的意识,让他从退下来后第一时间就参与创建学校关工委,工作起来比在职还要忙。
在校党委支持下,他在关工委联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辅导和组织学生课外理论学习。为了调动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李镜春倡议发起,并和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共同主持,每年召开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交流活动,活动受广泛欢迎,从1998年起,共举办十六次。
2006年,李镜春主动向学校党委倡议:按中央指示,在坚持了十年的学生理论研讨交流活动的基础上,组建理论学习提高班,在校团委及有关部门参与下,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建立“青马工程”实践基地,使学员的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常态化、制度化,这项工程从2008年起,至今已进行了12期,学校关工委工作受到教育厅关工委和教育部关工委的肯定。
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
对于已经退休24载的李镜春来说,63年前的青春誓言始终未曾忘怀,这个誓言让他为教育事业孜孜以求,这个誓言让他坚守初心,不忘来时路。
誓言不老,奉献不止。
(离退休工作处)
Copyright JN江南官方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版网站试运行中,如您发现问题请联系我们xchb@fosu.edu.cn,感谢您的关注!